今日實作:上傳檔案到雲端硬碟
在醫院資訊室的工作裡,備份幾乎是每天都會聽到的詞。醫師需要病歷資料,檢驗科要影像檔,行政單位要各式報表,這些資料一旦遺失,後果不堪設想。很多醫院都會說:「我們有做備份。」但真正的問題是:這些備份真的能用嗎?
我常常遇到的狀況是,系統看起來每天都有自動備份,但當我們真的要還原時,才發現檔案毀損、版本錯誤、或根本無法開啟。這就是為什麼「備份演練」這件事,遠比「備份本身」更重要。
檢驗真實性
備份不只是檔案存在硬碟裡,而是要確認它能正確開啟並還原。
因應勒索病毒
如果醫院的伺服器被加密勒索,唯一能救命的就是一份乾淨的備份。
符合稽核要求
資安稽核常會要求證明「備份可用」,演練紀錄就是最佳證據。
以某醫院資訊室為例:
結果發現,前幾次演練常出現「檔案缺失」或「權限不足」的問題。經過不斷修正後,流程才逐漸完善。這就是演練的價值所在:讓問題發生在平常,而不是危機當下。
檔案雖在,但無法開啟
→ 解法:定期檢查備份完整性,避免檔案損壞未被發現。
備份版本過舊
→ 解法:確認備份排程正確,避免只備份到幾週前的資料。
權限不足
→ 解法:備份與還原都需要完整權限,避免演練時被擋住。
網路頻寬不足
→ 解法:異地或雲端還原時,需確保有足夠頻寬,否則會拖慢作業。
在這次演練中,我挑選了一份測試檔案 backup_test.xlsx(模擬病人檢驗數據),進行雲端備份。操作流程如下:
登入 Google Drive
使用醫院測試帳號進入 Google Drive,建立一個名為「備份演練」的資料夾。
上傳檔案
點選「新增 → 檔案上傳」,選擇 backup_test.xlsx。檔案約 5 MB,上傳時間不到 5 秒。
確認檔案狀態
上傳完成後,系統顯示檔案大小與上傳時間。我再次開啟檔案,確認內容與本地端一致。
下載驗證
為確保備份真的可用,我從另一台電腦登入相同帳號,將檔案下載回來,並成功開啟,內容完全正確。
紀錄截圖
雲端備份不是目的,能不能 真的還原 才是重點。透過定期演練,我們能確保在最糟的狀況下,仍有辦法救回病歷與系統,避免醫療服務中斷。
我最大的體會是:備份就像保險,你永遠希望用不到,但一旦需要,它必須立即生效。